实施“创新工程”,要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企业要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水平,走科技兴企之路。要把实施“创新工程”的过程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过程。通过推广普及创造学,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职业技能、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搞好传、帮、带;通过技术难题会诊、关键课题分析、招标揭榜攻关,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和攻坚能力。在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实施“创新工程”的主要目标
全省每年参加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术比武达100万人。全省职工每年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万条,采纳率达40%,实施率达20%。参加“创造学”培训职工达10万人。
用三年时间在全省45岁以下职工中开展学习应用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培训面达60%以上。
省、市两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符合竞赛条件的,要认真开展竞赛活动,各市要抓好2-3个典型。
开展争当新型劳动者活动,每年评选命名创新能手、创新工程示范岗各100个。
五、实施“创新工程”的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全省职工爱岗敬业争奉献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组织领导。各市、省有关部门劳动竞赛委员会(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行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组织领导,要结合实际制定“创新工程”规划,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组织落实、责任目标落实和措施落实。各级工会组织要为实施“创新工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调查研究和分类指导,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要深入基层,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注重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实施“创新工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信息沟通,做好分类指导工作。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要研究并制定“创新工程”的奖励办法,推动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在“创新工程”中取得优秀成果的职工,要促使企业按其创造的效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与职工的晋级、评定职称挂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除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授予荣誉称号外,还要为他们学习深造创造条件,保护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实施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作为各级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的推荐对象。
加强宣传,形成声势。要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企业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开展“创新工程”的意义,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济技术创新成果,激励广大职工投入到“创新工程”中来,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为实施“创新工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