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有计划地再发展一批连锁便民店、连锁专业店。合理布局建设仓储式超市。传统大中型商业企业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企业联合与重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调整经营策略,重新确定市场定位,积极应对新型商业业态的挑战。配合清理整顿马路市场,加大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的改造力度。加快开元商城二期工程、大明宫建筑装饰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和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加快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和金融咨询系统以及电子支付系统的建设步伐。努力培育多元化的保险体系,增加保险品种,扩大农村保险市场,提高城市保险覆盖率。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宽带主干网、接入网以及公共信息交互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信、电视和计算机 “三网融合”。积极推进政府上网,开拓网上教育、网上招商等信息服务新领域,建设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推进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把深化国企改革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继续实施“抓大放小”的方针,以优势企业为核心,通过兼并重组,使优良资产向大集团大企业集中,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有序退出。通过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改进企业管理,努力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在加快工商企业改制的同时,启动公交、建筑、自来水、天然气、市政、园林等城建系统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革,盘活城市资产,加快城市建设。
建立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体系。下大力气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全社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氛围,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放宽个体私营经济的准入领域,改善政策环境、融资条件和服务环境,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个体、私营经济联合重组以及与外方合资合作,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使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势互补。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变化,逐步调减粮食播种面积,合理扩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特种优质小麦、玉米、小杂粮的生产。大力推广菜、果、牧优良品种,抓好苹果、猕猴桃、酥梨等优质果品的生产。支持集中连片发展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扩大提高五大畜禽商品基地的规模和水平。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形式,形成生产、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一条龙。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现代综合苗圃、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更多的资金支持。继续抓好35个乡镇企业小区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集中。扶持市场前景好、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快速升级。以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集中,发展小城镇服务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努力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领域、新渠道。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