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挥举省优势,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要不断提高我省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努力实现“大翻身”的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举全省之力,把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省齐抓共管的整体格局。
坚持体教结合体制,是体育后备人才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各级体育、教育部门必须把加强体校建设作为共同的责任和任务,把县级体校列入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体育、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成立体育后备人才建设领导小组及体教结合工作办公室,每年应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解决体教结合工作的有关问题。建立和完善体校经费投入、设施建设、教练员和教师配置、文化学习、运动训练、思想教育、学员招生和输送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体教结合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期化,建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专业训练和业余训练的有效衔接是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的关键。省级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运动项目的持续发展出发,把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承担起该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责任。根据项目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确定若干重点县、区体校及单项运动学校,作为省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实行对口衔接和指导,真正建立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各级体校互相结合,专业训练与业余训练互为依托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体育多元功能,积极探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校和青少年俱乐部。
改革和完善省、市运动会的竞赛体制和办法,把对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形态、基本技术和基本素质的考核作为省、市运动会的重要内容;发挥竞赛的调节引导作用,把各级体校的选才和训练引导到科学化的轨道上来;进一步调动基层输送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健康发展。
三、科学布局,重点突破
围绕全省重点发展的田径、游泳(跳水)、国际式摔跤;射击、射箭、赛艇、跆拳道、武术、体操等项目,从陕西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区域性特点出发,科学布局,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重点突破。进一步发挥西安市体育后备人才建设的骨干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陕北的重竞技项目和关中、陕南的技术型、轻巧型项目。陕北的地域气候环境、饮食结构独具特色,人的体格状况和生理、心理特点优势突出,是我省体育人才资源的富集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并且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各级政府都要制定规划,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陕北建设成我省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