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实施意见的通知[失效]

  加强对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血袋等医疗用具在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销毁的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在艾滋病高发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强制推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并建立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登记和销毁制度;加大对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注射器用具单位和人员的打击力度。定期开展市场销售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监督检查。
  定点医疗机构对收治的艾滋病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并认真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诊疗过程中,实施侵入性检查、治疗和手术时,必须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严格实施隔离消毒措施,杜绝艾滋病病毒医源性传播;病人病情缓解出院后,医疗机构要对病房有关环境、被服进行严格消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死亡后,医疗单位应尽快对病房有关环境、被服、尸体进行消毒处理。家庭死亡病例,由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指派专人指导进行家庭消毒处理。
  5.开展艾滋病防治基础和应用性科学研究。发挥我省中医中药的优势,探索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大力开展血液成分病毒灭活等输血安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鼓励和扶持科研机构研制高效、灵敏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提高血液艾滋病病毒检测水平。协助卫生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在我省开展艾滋病病毒流行毒株疫苗的研制和人群应用研究工作,进行新型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全省综合防治干预试点,建立并逐步完善我省艾滋病流行模型研究,及时准确地分析和预测艾滋病的流行趋势,针对艾滋病防治措施和方法,开展经济学评价与应用性研究,对有关防治政策进行研究探讨,指导全省大面积防治工作。
  从2001年起把艾滋病防治研究列为省重点科技研究项目,加快安全输血、临床治疗、药物开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结合我国国情和我省省情及时推广应用国内外科学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五)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监测体系、信息系统和评价系统,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不断调整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
  在现有的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网络,开展全省生物学、人口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学监测,掌握流行态势,综合分析艾滋病流行及其影响因素。加强各级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形成覆盖全省的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网络,开展艾滋病病毒检测、血液及其制品质量监测和控制。到2002年,完成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网络和实验室检测网络市级和重点县建设;到2005年,完成全省县(市)级网络建设。到2002年底,我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到2005年建立和完善多部门、多学科参与的评价组织体系,定期对政策、防治方法和措施开展综合评估。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