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经贸委关于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质量效益型管理调查报告的通知

  华茂为什么能够连续26年持续发展,原因在于企业能够积极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创新,以独具特色的质量效益型管理形成了企业强有力的核心竞争能力,其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质量效益型管理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华茂就已经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较早地接触国际市场,使华茂对市场竞争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他们清醒地看到,当时企业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卖方市场环境和原料资源配置优势等因素,并不是企业有什么竞争实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必将日益增强,企业只有积极适应市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他们以市场为导向,把企业发展的基点放在产品质量上,坚持实施质量效益型管理。一是转变经营观念,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树立了“以用户要求为标准”的新理念。改变单纯按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的传统模式,一切按照用户要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效益型管理。二是突破质量关键环节,抓住单纱强力这个技术关键,采取各种措施,从难从严,加强工序管理,全力提高棉纱质量,带动和促进坯布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三是积极捕捉市场信息,准确预测和把握市场需求,着力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新品种。“八五”以来,先后开发出120纱、氨纶包芯纱、防羽绒布、防静电布、纬长丝织物、缎条纹细布等293个难度大、附加值高的新品种。四是围绕品种、质量、效益组织生产,按照“好销”“利高”的原则,合理组织品种翻改,严格把好质量关,努力提高每只接单品种的台日利润。逐步形成了以生产名牌产品企业作为用户群,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促发展的企业经营战略,实现了企业管理与市场的有机融合,适应了市场竞争的要求。五是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坚持把出口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内各种纺织品洽谈会,广揽信息,广辟渠道,利用自营进出口权,积极参与配额招标,多方位拓展贸易空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质量优势,寻求与有实力的印染、针织、服装企业联合,积极开展加工出口和收购出口。1998至1999年在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困难情况下,华茂自营出口创汇分别达到928.46万美元和1166万美元,2000年又达到1297万美元,增长29.54%。
  二、坚持强化质量体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华茂坚持把产品高质量作为企业高效益的根本,努力建立起严格高效的质量体系。一是强化质量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的质量责任制。集团公司、部门和分厂都是一把手负责质量工作,做到了层层有责任目标,有工作程序,有措施保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各级负责人能够及时协调和处理。二是突出质量工作“四个优先”。坚持资金投入优先,不断加大更新关键工序的设备和部件的资金投入;人员安排优先,严格保证质量技术、质量试验,质量检查和操作需要的人员;物资保障优先,制定严格的原料标准和采购程序,确保物资供应质量;服务配套优先,保证设备维修加工件、空调供汽、滤尘设备、废棉处理、厂区生产环境符合提高产品质量的系统要求。三是延长质量控制链。一方面向产品的原料供方延伸,从棉农下种、田间管理、棉花采摘、收购轧花都进行跟踪和技术指导,并在棉花采购中,坚持取样检验,不符合标准的棉花坚决不进厂。另一方面向用户延伸,不仅全面满足用户的合同要求,而且对用户后整理和服装加工等过程中的问题,无论合同中有无规定,都作为自己的问题认真解决。四是坚持“五抓”。在延长质量控制链的基础上,一抓技术质量指标,不断修订和收紧内控标准;二抓产品实物质量,确保出厂产品全部达到一等品;三抓质量长期稳定,严格把好质量控制各个环节;四抓包装运输质量,防止包装运输环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五抓售后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确保用户满意。
  为确保质量体系有效性,华茂管理中突出一个“严”字,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1985年,制定了《质量考核奖惩暂行规则》,对于不按规程操作,造成质量问题,以及弄虚作假影响质量的行为,及时处理,毫不手软。坚持实施质量否决的分配制度,将质量考核指标层层分解,拉大收入差距。同时,建立了厂级和生产分厂二级质量攻关组织和例会制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严而有序的质量管理网络。1997年,又在全省同行业率先建立起ISO9002质量体系,并顺利通过认证,使企业内部所有与质量有关的行为都严格依照规范化的程序进行。华茂在严格中追求一个“细”字,注重细化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着力培育严中见细,细中见实的管理作风。在内部利润指标考核上,尽可能地细化,做到了利润台时考核,有效地促进按照市场要求和效益原则翻改品种,提高了机台小时利润。在棉花采购上,坚持对纤维的各项指标取小样检验后再采购,不放过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并做到专人负责价格分析,结合国际市场动态确定采购价格区间。在成本管理上,逐年深化、细化,逐步将吨纱工资含量、万米布工资含量都纳入考核、奖罚范围。在成本核算上,以行业最好水平为基点,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对能源、原料、机物料、包装料、用工水平、工资总额、出口量和换汇成本等各项指标进行反复测算,建立了一套既符合本企业特点又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收紧、提高考核指标,调整和完善了考核办法,使成本管理水平逐年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