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麦加工转化项目
1.省重点扶持10户龙头企业。即: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天冠集团、正龙集团、南街村集团、科迪集团、黄泛区富强食品公司、雪健实业公司、金象麦业集团、开封面粉厂和新乡面粉厂。资金投入14亿元左右,年转化能力45亿公斤,新增销售收入41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
2.分层次重点扶持30户企业。按照省市联动,共同扶持的原则,各市结合实际,筛选1~2家重点企业作为区域扶持对象,全省共30户企业,资金投入7.2亿元,年转化能力45亿公斤以上,新增销售收入40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
(具体项目和投资确定后分别由省农业厅、经贸委下达)
三、主要措施
(一)制定、完善和落实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的政策。要进一步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小麦购销实行优质优价的通知》(豫政[1999]32号)和《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经贸委关于河南省重点扶持小麦加工转化企业的规划意见的通知》(豫政[2000]31号),切实做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重点扶持。鼓励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中型粮食加工、购销企业直接参与流通,搞活优质小麦的购销工作,提高产销衔接率。
(二)实施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采取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放手从国内外引进适应我省生产条件的优质小麦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和推广。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和加工用途,确定区域内主导品种,并不断提纯复壮,保持品种的优质性和纯度。积极创造条件,对优质小麦品种实行统一供种和种子包衣,力争统供率达到100%,包衣率达到90%以上。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研究、示范、推广优质、高产、高效、低成本的综合技术,努力提高优质小麦生产科技含量和效益。小麦加工转化要根据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努力开辟新路子,向精深加工推进,拉长产业链条,要以技术改造为重点,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力度,逐步实现小麦加工转化在较高层次上的优化升级。
(三)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要以县(市)为单位统一规划,组织实施,要实行同一品种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千亩成方,万亩成片,保证优质小麦的生产质量。小麦加工企业要加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强弱兼并”、“强强联合”,提高生产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水平。
(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采取农商结合、“市场+基地+农户”、“购销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等有效形式,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预约生产、收购,产销衔接,以销定产。认真解决“订单农业”中存在的合同履约率低等问题,促进订单农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切实保证农民和企业的合法利益。要以农户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小麦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促使小麦产、加、销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