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全国重要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实施方案与建设全国重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实施方案的通知[失效]

  (三)主要任务:
  1.小麦生产。在今年全省推广优质强、弱筋小麦1500万亩的基础上,到2003年力争发展到2000万亩以上,到2005年发展到25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90亿公斤左右,其他地区的小麦质量也要明显提高,从而替代进口,满足市场需求。
  2.小麦加工。通过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这些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1亿元,小麦加工转化能力达到90亿公斤以上,新增销售收入8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出口创汇660万美元。
  二、重点建设项目
  (一)优质小麦生产重点加强三大体系建设
  1.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
  (1)种子工程。建立和完善品种试验、展示中心4个,其中省级中心1个,区域性分中心3个;建设和完善种子生产基地30个,其中原种繁育面积4万亩左右,良种繁育面积达到100万亩,年繁育优质小麦种子3.5亿公斤;扶持20家种子企业。
  (2)优化质量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建立、完善县、乡地力施肥与品质监测检验系统,对原有的土壤肥料化验室进行完善与提高;建设或完善县级配肥站;每县设立1万亩优质小麦施肥指标体系中心示范区。
  (3)植保工程。每县建立1个中心监测站,开展包括病虫测报、主要害虫抗虫性监测、品种抗病虫性监测等项业务;每县、乡建立机防服务队,统一防治病虫害;新建和完善县级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检验站。
  (4)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示范与推广。设置10个综合技术示范区,组织专家围绕小麦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进行品种、栽培技术等技术研究和示范。
  (5)技术培训与宣传。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每年集中两次分别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普遍进行科技培训,并开展经常性广播电视讲座,组织科技下乡,印发技术资料等,广泛普及科技知识。
  2.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力争用2-3年时间,在省辖市和部分重点县建立优质小麦信息中心,购置相关设备,配备专门人员,收集、整理、发布优质小麦的市场、技术、生产、加工、品质、销售等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搞好优质小麦生产。
  3.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按照小麦质量升级、产业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制定优质小麦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包装保鲜与质量安全标准。3年内在完善省级小麦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分区域新建3个优质小麦种子质量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以上三大体系共需投资6.1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1.3亿元,省级投资3亿元,市、县投资1.8亿元。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