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幼教资源配置,调整幼儿园布局结构。
在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按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采取联办、共建、合并、划转等不同方式,统筹调整和整体规划各级幼教资源。各区(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幼儿园布局结构调整的统一规划。教育、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及开发单位要大力支持配合。把市区中心地带闲置的幼教资源,通过重组、改制、场地置换等办法,盘活存量资产,帮助一些幼儿园走出困境,同时解决小区配套居民的幼儿和外来人口中幼儿入园问题。
(四)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建立幼儿教育成本分摊的机制
幼儿教育不属义务教育,家长送子女入园理应承担一定的保育、教育费用。在深化办园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全市开展了幼儿园分等定级工作,采取按等级收费的办法,推动了我市幼儿园整体水平的提高。教育、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按照“成本分摊”、优质优价的原则制定收费办法,保证幼教经费投入的渠道和来源,以调动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的积极性。
(五)机关、企业、事业、社会团体、街道、乡、镇、村居民委员会、公民个人举办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和待遇以及职称评定等都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纳入教师序列进行管理,其工资待遇应相当于当地小学教师同等职级的水平。
三、整体构思、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实现“十五”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幼儿教育肩负着为人才培养打基础的艰巨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
全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当代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教育思想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本,人人都有才,个个都能成才的人才观、教育观。要关爱、尊重、信赖每一个幼儿,摒弃应试教育对幼儿教育的不良影响,教育要着眼于为儿童一生发展打基础,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其发展水平,而是以培养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重点,努力为培养造就出一大批能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运作自如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国家对幼儿教育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