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哈尔滨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 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对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液,应当经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十九条 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尾矿、废石和废渣堆放场的管理,防止自燃、溢流、渗透和垮塌。
  第二十条 矿山停办、闭坑后,地质环境治理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对破坏或者废弃的土地进行回填、平整、夯实、恢复到适宜植被生长,水产养殖或者可供其它利用的状态;
  (二)废弃物堆放应当安全,并在其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三)矿山开采活动中遗留的槽、井、孔、坑、巷等不能作其它用途的,应当进行封闭或者填实,恢复到安全状态;
  (四)对存放有毒、有害物质的矿石堆、尾矿坝、废水池,在闭坑时应当采取永久性的治理措施,保证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危害。
  第二十一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行闭坑抵押金制度。抵押金缴纳额度和管理办法按照《黑龙江省小型矿山闭坑抵押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地质遗迹资源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地质遗迹资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其规模、价值和重要程度建立保护区、保护段或者保护点(以下统称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区)予以保护:
  (一)有重要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
  (二)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
  (三)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其遗产地;
  (四)有特殊研究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
  (五)重要的地下水源赋存区域和有研究使用价值的温泉、矿泉。
  建立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区的申报程序和确立保护区的级别标准,按照原地质矿产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独立存在的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区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在风景名胜区或者其它类型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资源由其行业管理机构管理,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
  第二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从事地质遗迹资源科学研究、教学实习以及标本化石采集活动,应当事先向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有管辖权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