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团结、教育、依靠广大残疾人,激发“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提高广大残疾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做贡献。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标,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
——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计划,给予大力支持,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
——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机构的作用,有关部门要把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机制。
——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开发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
——继续贯彻“讲求实效、打好基础”的方针,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加强基层工作为重点,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实事。
——发挥各级残疾人组织的作用,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综合素质,调动广大残疾人自身的能动性。
二、“十五”计划纲要的各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康复。
任务目标:
——把康复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永恒主题,常抓不懈;以社区康复工作为发展重点和主要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康复服务体系,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和参与社会能力。
——实施一批康复工程,使81810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63000例;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4000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5210名,使25%以上的受训聋儿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学习;装配普及型假肢1600条;装配肢体矫形器2000件;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3600名;智力残疾儿童能力训练2400名。
——在覆盖750万人口的12个县、市建立和完善精神病防治康复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网络,达到精神病检出率6‰、监护率90%、社会参与率50%、肇事率降到0.5%以下;加强残疾人特殊用品供应开发工作,完成7万件供应任务,在残疾人中推广价廉实用的普及型用品用具。
主要措施:
1.各地及时掌握白内障患者人数,组织和帮助患者就地就近实施复明手术;卫生部门要组派医疗队为边远、贫困和技术力量薄弱地区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医院眼科、盲童学校、低视力特教班、定点眼镜店和患者家庭相互配合,形成低视力康复工作网络,及时组织和介绍低视力者进行检查诊断、配用助视器并完成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