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高新技术改造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壮大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车辆制造等支柱产业。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为主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运用,推动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增强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围绕国家的环保政策,利用南京市有机加工和化工优势,以环保综合新技术为依托,发展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工业废气处理装置、汽车排气净化装置、城市垃圾处理设备等。抓住国家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西部开发重大工程的机遇,大力发展燃气轮机机组、大型电站设备等装备产业。
2、调整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布局。以主城为核心,初步奠定“江在城中、山在城中”的现代化都市建设框架,进一步完善主城、都市发展区、市域三个层次的规划布局。主城内第二产业继续实施“退二进三”,提前完成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历史文化保护地段、风景名胜区内的工业搬迁或用地性质的转换。以城市新区、产业发展基地和生态环境调节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美化人居环境。
3、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南京地铁一号线工程,南京长江三桥,主城“一环两纵”快速干道系统,“经五纬九”。干道网等交通道路骨干工程,以及一批区域性疏解道路系统。建设管道天然气接人工程,发展天然气用户;建设龙潭燃气电厂,加快建设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建设城市生态防护体系,完善钟山、夹江两岸、幕燕、雨花台四大片绿地,继续建设312国道、沪宁、宁杭、宁高等入城干道绿化带,初步建成明城墙风光带、绕城公路绿带和主城滨江绿带,构成内外环绿带与人城楔形绿地相结合的园林绿地体系。
(二)实施环境建设十大工程
1、城市污水处理与收集系统建设工程。建成日处理能力30万吨的城北城市污水处理厂与污水收集系统;在完成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扩建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实施江心洲每日64吨的扩建改造工程,将一级处理提高为二级处理;开工建设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城东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系统工程。完成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总的日处理能力达到4.5万吨。完成城东、内秦淮河支流、河西新区的污水截流收集工程,内秦淮河流域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基本形成较完整的城市污水处理与收集系统的框架。
2、城市河湖整治工程。实施上元门水厂每日20万吨的引水补水及玄武湖引水配水工程,实现每日28万吨的净水对玄武湖、内秦准河及金川河的补充与更换,形成长江源水引人玄武湖再导人内秦淮河、内金川河的生态用水循环系统,初步实现城区水系“死水变活,污水变清”。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内金川河的综合整治和外秦淮河东水关以外河道的综合整治;结合玄武湖隧道的建设,实施湖区的再次清淤整治和生态示范工程的建设。
3、能源结构调整工程。进一步扩大工业用气量,建设幕府山15万立米气柜及输配系统,新(改)建10公里供气管网。建设龙潭燃气电厂。配合国家“西气东输”规划,建设接收门站及超高压管线和城北储配站一期工程,建设天然气中低压管网380公里,改建管网100公里,实现全市25%居民使用天然气。推广使用电能,每年建设10个电气化小区。
4、燃煤锅炉使用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在城区范围内实施:吨以上4吨以下燃煤锅炉使用煤气、电能等清洁能源的改造工程;建成年生产规模10万吨的工业清洁型煤厂;对重点工业区和重点企业的燃煤锅炉推广使用型煤、洁净煤或低硫低灰粉煤种(含硫量小于0.7%,含灰量小于10%),有条件的实施使用清洁能源的改造。完成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企业集中供热系统,在完成城市供热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城市供热工程,供热源推广使用洁净煤、低硫低灰煤或煤气等清洁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