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有了新的提升。“九五”期间,进一步健全环境执法、监测、监理、科研、宣传的队伍,全力推进环境监测和监理队伍的标准化建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环境监理支队在全省及全国率先实现标准化建设。市中心站形成242项的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成为全国最先实行环境空气质量周报和日报的城市。建成代表国家水质监测发展方向的长江首座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了第一批20家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远程自动监控系统,迈出了监管手段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建成全省首家水质实验室,一批环保最佳实用技术被国家推荐。全国首家环境科技馆建成并对社会公众开放,成为江苏省的环境教育基地。
三、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可行性分析
目前国家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指标体系由27个项目组成,包括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既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要素,更侧重于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符合现阶段的实际。对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分析,南京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一)申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基本条件分析与预测
国家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确定了3个前提条件的指标,即申报城市首先必须满足: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名列全国前列;2、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验收;3、环保投资总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目前,南京市已初步具备申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本条件。1999年度,在全国城考中成绩名列第七(已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除外),2000年城考名次继续保持前列的水平,列全国第二。在此前的城考中,曾连续获得两个三年度的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1999年,通过了国家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核查成绩名列全国第一;2000年,城区6个区全部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的省级考核,已初步具备接受国家考核验收的条件。 1999年和2000年,全市环境保护总投入分别达14.59和20.8亿元,分别占当年GDP的1.63%和2.04%。从南京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最终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验收是近期需要抓紧组织落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申报的其他2个基本条件还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分析和工作重点
国家考核评价环保模范城市的指标共设四大类24项,包括5项经济社会指标,5项环境质量指标,10项环境建设指标和4项环境管理指标。对照指标分析,南京创模的重点工作主要是:
1、提高水环境治理能力和质量是创模的重中之重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水环境质量和综合治理能力方面的指标分别是: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且市内无超五类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5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单位GDP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0吨/万元左右)。2000年,南京市上述5项指标分别为86.1%、98.6%、21.1%、86%和约120万吨/万元。5项指标中,除饮用水源水质已达标外,其它4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差距。尽管全市已基本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的目标,但这仅是阶段性的初步达标,城市地面水质的有机型污染和富营养化状态还比较明显,水体自净能力脆弱,阶段性污染突出;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结构性污染突出;城市生活污水总量大,处理设施和截污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对河湖水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和综合治理能力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第一位的任务。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加大节水的力度,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是创模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