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等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步伐,形成拱环郑州、崛起中原腹地的城市群。科学规划各城市产业布局,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合作,强力推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各城市间高速公路、机场、信息网络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经过5年的发展,在提高现有支柱产业水平的同时,把目前单一的工矿型或旅游型城市初步建成多业并举、特色突出、经济实力强、科教水平高、服务功能健全的新型城市,经济总量及城市人口规模在全省所占比重有较大提高,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并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密集区和经济圈。
3.把安阳、信阳、商丘、南阳、三门峡等周边城市建成带动豫北、豫南、豫东、豫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性中心城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各自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完善交通体系,打开周边通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健全贸易、信息、科技、教育、文化等服务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资金、人才聚集能力。
4.把漯河、濮阳、鹤壁、驻马店、周口、济源等中小城市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大中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与水平,扩大规模,健全功能,美化环境,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用5年左右的时间,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综合实力强、文化品位高、环境优美的大中城市。
5.选择巩义市、项城市、永城市、邓州市、灵宝市、潢川县、固始县、新郑市、偃师市、新密市、长葛市、禹州市、林州市、沁阳市、登封市、镇平县、汝州市、临颖县、辉县市、新野县、西平县、长垣县、淮阳县、濮阳县、兰考县等25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具有独特自然、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县(市),作为城镇化重点县(市),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发展。2005年,各重点县(市)城区人口达到10-20万,部分县(市)城区人口达到20万以上。 25个重点县(市) 5年新增城区人口 80—100万。
6.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抓好117个重点镇的建设,集中发展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中心镇。逐步提高基础设施的水平,改善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引导乡镇企业、各类专业市场和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向城镇集聚,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到2005年,50万至100万人口的县,县城人口争取达到10万左右;100万人口以上的县,县城人口力争发展到15-20万左右。
(二)巩固发展产业支撑,壮大城镇经济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