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措施:
1.各级政府强化依法治教。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努力做到“三增长一优先”(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逐步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
2.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强对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对照我市教育现代化体系,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重点以计算机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教育网络化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创建一批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示范)学校,在全市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动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发展。
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高中教育;改革高考制度,发展多样化课程,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4.加强0~3岁婴幼儿教育与管理,建立完善早期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形成托幼一体化和教育机构、社会力量、家庭多元化的办学的格局。
5.加强对特殊群体中儿童的教育。通过不同渠道和方法,解决外来人口中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保障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同步享受义务教育,培养他们自主自强的精神和生存发展能力;组织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加大对贫困儿童捐资助学力度。
6.切实加强对儿童的科技教育。中小学、幼儿园要增加科技教育的内容,开设科普课程,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7.加大科普经费投入,重视并加强儿童科技活动设施和阵地建设,把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提高儿童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8.深化家庭教育。制定《无锡市家庭教育“十五”规划》,继续办好市级电视家长学校,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和指导,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社区各种教育网络的作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三)文化与艺术
主要目标:
1.提高儿童文化艺术素养。
2.加强儿童文化设施建设。
3.为儿童提供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
4.净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
具体指标:
1.每3年举办一届“无锡市少儿艺术节”,精选节目参加省少儿艺术节。每年举办一届百灵鸟文艺汇演。
2.市、市(县)文化馆内设儿童文化活动室,开展少儿艺术培训和活动,儿童文艺团队数量在“九五”期末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3.市、市(县)电台、电视台设置儿童专栏,开设儿童自我保护栏目。
4.全市5年制作2部以上反映儿童题材的电视(广播)剧精品。
5.市(县)建成少年儿童图书馆,所有区图书馆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图书馆设立儿童阅览室。
6.到2005年,全市再建成6~8个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农村儿童文化园。
策略措施:
1.贯彻我市实施“蒲公英计划”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实施“蒲公英计划”争星级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少儿文艺蒲公英奖”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和“少儿书画比赛、展览”活动。
2.加强少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倾斜,将少儿文化阵地纳入城
镇建设规划;继续建设农村儿童文化园并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广开资金渠道,积极扶持公益性少儿文艺事业单位,加快城乡少儿文化事业发展。
3.提高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艺术类课程开课饱满,重视民族传统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4.加强儿童精神产品的生产。做好儿童影片、电视(广播)剧、音像制品的创作、生产,每2年举办1次儿童艺术作品的评选和展播。
5.建立少儿文艺作品奖励基金,对优秀的儿童文学、音乐、舞蹈、影视作品和创作辅导者,每三年评选奖励一次。
6.提高新闻媒体儿童专栏质量。儿童专栏要配合素质教育,为儿童提供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的儿童节目。
(四)法律保护
主要目标:
1.普及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2.打击侵害儿童少年的犯罪活动。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4.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和保护网络。
具体指标:
1.90%以上学校设立法制副校长,学校普法教育率达100%。
2.家长对保护儿童的法律知识知晓率达98%。
3.侵害儿童权益刑事案件的受案率达100%,结案率达90%。
4.未成年人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5.到2005年前,市、市(县)、区人民法院建立少年法庭。
6.建立市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到2005年,市、市(县)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网络覆盖率达80%以上。
策略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督。积极制定和完善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策,大力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保护儿童、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