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所在地的地区和试点县的计划、财政、林业、粮食、水利、审计、农业、国土资源、监察、地税、农业发展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在本级人民政府(行署)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4.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要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凡列入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的地区、县,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不准随意扩大试点范围和增加面积。对于超出试点计划面积的,其粮食、现金和种苗补助,由本地区、县自行解决。
5.明确退耕还林还草目标。各试点县退耕还林还草目标的确定,应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做好统筹规划和相互衔接,处理好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民生计的关系问题,既要确保实现生态目标,又要顾及农民生产和生活,真正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退耕还林还草要坚持 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凡退耕地必须由农户先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申请报告,才能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范围。对生产条件好、粮食产量较高、又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农民不愿退耕的,不得强迫退耕。
二、落实和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6.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切实把国家无偿向试点县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种苗的补助政策落实到户。自治区每年根据核实的退耕合格面积核定各地区、县退耕还林还草所需粮食和现金补助总量。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先按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计算,到期后可根据农民实际收入情况,需要补多少年就再继续补多少年(届时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要坚持营造生态林为主,而且不许自行砍伐。根据我区的实际,规定各试点县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包括退耕地造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营造生态林比例达80%以上,经济林比例不超过20%。对退耕地还林还草部分超过规定比例多种的经济林,只补助种苗费,不补助粮食。要坚决杜绝出现林粮间种等还林不退耕的现象。退耕户在完成退耕地还林还草的同时,应继续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具体由各试点县按自治区下达的计划任务统一规划设计。国家除对退耕地补助粮食外,还对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所需种苗给予补助。
7.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补助粮源由自治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由自治区粮食局商有关部门具体操作,原则上以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周转粮为主。当地人民政府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组织好粮食的供应,按就地就近调运原则,组织到乡、到村,兑付到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供应成本。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下同)标准为300斤。退耕地实际产量超过粮食补助标准,而农民不愿退耕的,要尊重农民意愿,绝不可强迫农民退耕。为便于组织粮食供应和记帐,补助粮食的品种统一规定为稻谷。根据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办等7部委办《关于印发〈
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粮食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0)292号)规定,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价款由中央财政承担。粮食价格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粮食局、物价局和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区分行依据当年市场粮价确定。粮食调运费用由自治区和项目县共同承担, 其中自治区财政负担70%,项目县财政负担30%,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不得转嫁给供应粮食的企业和退耕农户。要确保粮食的数量和质量,供应给退耕户的粮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凡不符合标准的粮食、储存时间过长的粮食,不得供应给退耕农民。粮食必须兑付到户, 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补助粮食折算成现金或代金券发放。有关补助粮食的费用结算,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粮食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