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培育改造提升五大支柱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失效]

  重点发展产品:棉纺织产品要重点增加精梳纱、无结头纱、喷气纺纱、气流纺纱、高支纱和针织用纱以及无梭织物比例,发展各种混纺交织品和高支高密织物,开发生产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织物和色织装饰物。
  化纤产品粘胶纺丝向连续纺、溶剂纺方向发展;开发生产高强低伸和高强高模帘子布,涤纶向差别化纤维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植物蛋白丝及特种纤维产品,努力增加细旦、网络、异型、中空、复合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生产比重,大力发展产业用丝和无纺布产品。
  服装面料要重点开发生产高档化纤仿真面料、植物蛋白纤维面料、棉抗皱免烫面料、色织面料和休闲面料;发展高支高密轻薄面料,化纤混纺面料、低比例混纺面料等。
  服装要以西服、衬衫、休闲服、时装、中老年服装等五大类系列产品为发展重点,努力培植具有我省优势的名牌产品。
  重点支持企业(集团):嵩岳集团、白马集团、新野集团、南阳集团、龙马集团、神马集团、白鹭集团、洛阳石化集团、河南神力集团、银海纺织公司等企业。
  (3)烟草工业
  基本任务:以培育名牌产品和大企业大集团为着力点,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产品的档次质量和规模效益,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快企业“三改一加强”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力优化烟叶种植到最终产品的布局结构,提高烟叶整体品质等级水平,带动行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限制和逐步淘汰规模小、档次低、效益差的小烟厂,并加强专卖管理,加大打假打私力度,加快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的转变。
  主要目标: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税70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年增幅为10%左右;烟叶种植面积保持150万亩,收购量达到17.5万吨,工商交接合格率达到80%以上;卷烟年产能力控制在297万箱;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产品开发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其产量占卷烟总产量的15%左右;培育2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形成年产100万箱能力以上大企业(集团)1个、50万箱企业3个、40万箱企业1个。
  重点发展产品及企业(集团):优化烟叶种植布局,提高复烤、薄片、膨化等质量档次;在加快优化卷烟产品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开发生产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系列产品,同时注重烟草机械等重点装备与配套产品的开发和规模生产。重点扶持新郑烟厂、郑州烟厂、许昌卷烟厂、安阳卷烟厂、南阳卷烟厂、驻马店卷烟厂及重点配套厂家。
  重点项目:初步规划重点投资项目72个(详见附表),总投资170亿元。完成投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228.7亿元。利税74.6亿元。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着力培植新的支柱产业
  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投入、壮大产业”的原则,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重点做好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企业和产品的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五项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
  “十五”末,全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水平明显提高,高新区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初步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500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
  1.信息产业
  基本任务:以新一代显示及通信设备、信息网络及安全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原材料产品为主攻方向,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等三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提高投资类产品比重,着力培育国内外名优品牌和大企业大集团,走集约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道路;立足引进与自主创新,注重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缩短新产品商品化、规模化周期,在若干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发展,增强我省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和对全省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