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连续4年开展关停“十五小”和“新六小”、“一控双达标”等执法行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近两年来全省共查处违法行为4221宗;敦促2382家外资企业补办了“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手续。仅“双达标”期间,各级环保部门就先后出动20多万人次对污染源进行现场检查。其中深圳市环保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1469人次,查处违法行为237宗。
(三)水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1997年6月省政府颁布并实施了《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截至2000年12月止,在列入该计划的115个项目中,有52项已经完成建设,53项正在开展工作。在52项城市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中,有11项建成投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1万吨/日(见附表1)。15项主要江河湖库综合整治项目已全部开展工作。珠江三角洲各级政府认真执行《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制定水污染防治规划,实行水质控制目标管理。各地级以上市完成了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与报批工作。省政府批准了《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东江流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韩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及《九洲江水质保护规划》;成立了东深供水工程水质保护领导小组,省、市财政近年来投入7.1亿元治理资金,用于改善东江水系和东深供水工程水质;1999年11月颁发了《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决定对各地水污染防治任务完成情况和跨市河流边界水质达标情况进行考核;为确保新丰江水库水质,拨款9000多万元,帮助河源市关闭了新丰江库区内一批有污染的旅游项目。省政府还组织实施了小东江、淡水河和石马河综合整治方案,小东江水质已有所改善。各地普遍加大了对江河污染的整治力度。其中,深圳河治理二期工程已经完成;佛山汾江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进展顺利;中山岐江河整治初见成效;江门天沙河整治工程全面展开;东莞投资2.7亿元整治运河莞城段,预计2001年底完工;惠州投入1800万元对西湖进行截污引清,水质明显好转。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西江、北江、东江、韩江、漠阳江等江河干流水质保持在Ⅱ~Ⅲ类水平;新丰江、枫树坝、白盘珠等水库水质良好,保持在Ⅰ~Ⅱ类水平。
(四)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我省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一控双达标”工作,全力治理和削减工业污染排放量;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关闭“十五小”、“新六小”企业,淘汰落后工艺设备。4年来,全省关闭停产了2761家污染大、治理无望以及违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对309家企业实施了停产治理,对45家企业实施限产减污达标;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工艺和设备,取缔关停“十五小”企业760多家,小炼油厂12家、小火电机组38台、小水泥厂160家、小平板玻璃工艺企业6家、小钢铁厂21家,煤炭行业关井1316处,压产407.7万吨。近3年来全省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4497个,投入治理资金22.99亿元。沙角电厂正在开展30万千瓦机组脱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