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针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是努力提高我省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扩大在校研究生规模。到2005年,全省硕士学位授予点争取达到350个左右,博士学位授予点达到35个左右,在校研究生达到10000人左右。二是加大培养和造就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力度,利用5年的时间培养50名45岁以下,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00名45岁以下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领域有较高造诣、成绩显著的优秀人才;5000名35岁以下,在各自学科、专业、工程、项目中起骨干作用,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三是鼓励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力争到2005年使我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达到10个左右,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量达到20个左右。同时,大力支持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工作站扩大招收规模,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来我省作博士后。四是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对比年轻、有发展潜力且政治素质好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或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深造。
4、加强赴国外培训与交流。鼓励中高级人才以访问学者身份与国外科研、教学机构合作,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多渠道选派出国留学生,特别是选派政治素质高的中青年人才出国深造。适应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要求,定期选派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以不同形式到国外进行培训,造就一批高层次、外向型的人才队伍。
5、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五”发展目标的要求,抓紧建设一支以农业科技为重点的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高素质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十五”期间,争取培养一批优秀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同时,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建立乡土人才选拔、使用、管理新机制。
(三)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1、开辟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对调入我省的院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及博士、紧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高级复合型经营管理人员等高层次人才,一切手续从简,并在其家属调动、子女入学、住房、报酬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对愿来我省工作的正规院校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予以吸纳。
2、多渠道引进国外专家。充分利用经贸、科技、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等政府和民间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寻求合作途径,有重点地引进我省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