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 绿色通道建设的重点我省到2010年绿色通道建设的重点是,公路部分包括所有的国道主干线和以贵阳为中心,通往八个地、州、市政府(行署)所在地的交通干道,并延伸至相应的出省处,即“两横、两纵四连线”:遵崇公路(遵义-崇溪河);贵新公路(贵阳-都匀-新寨);320国道麻江至大龙段(麻江-凯里-大龙);玉铜公路(玉屏-铜仁);贵毕公路(贵阳-毕节);贵水公路(贵阳-黄果树-水城);关兴公路(关岭-兴义)。铁路部分包括:川黔线(贵阳-木竹河);黔桂线(贵阳-麻尾);湘黔线(贵定-大龙);贵昆线(贵阳-扒挪块);南昆线(贵州段);内昆线(贵州段);渝怀线(贵州段);水柏线(水城-柏果)。江河堤坝主要为: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清水江等。
2001年要全面启动贵新、贵毕高等级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遵崇公路、关兴公路、贵水公路的绿色通道工程,要按照公路新建、改建、扩建时统一纳入工程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的原则,2005年前与公路的改、扩建一并竣工验收。县乡公路的绿化与改造同步规划,力争5年绿化1500公里,每年绿化不低于300公里。
2003年以前完成川黔、湘黔、贵昆、黔桂四条铁路剩余的150公里绿化里程,每年绿化里程不低于50公里。江河堤坝的绿色通道建设,到2005年,力争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清水江沿岸的绿化达到80%以上。同时,对已经建成的绿色通道要进一步加强管护,巩固成果,不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
第四条 科学规划设计,提高绿色通道建设质量绿色通道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和设计,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综合考虑,优化配置。并确定合理的建设标准,注重实效,努力提高绿色通道建设的质量。
国道主干线、铁路、国道、省道的绿色通道建设,应以防风固土、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原则上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沿线两侧绿化带的宽度每侧不少于5米;道路两侧目及1公里内的第一面坡的宜林荒山荒地必须绿化。要以乔木为主,实行多林种、多树种、针阔混交,形成立体复层的绿化带。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铁路两旁的防护林带宽度,有条件的每侧应按不低于30米进行规划,并做到乔、灌、花、草结合,绿化、美化结合。
县、乡(镇)公路沿线绿化应以防风固土,改善环境为主要功能。原则上平坝地区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沿线的绿化带宽度每侧不少于3米,山区和丘陵地带,道路两侧目及第一面坡的宜林荒山荒地必须绿化。在优先考虑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