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电力行业虽然已建立了11个独立发电公司,但尚未做到电厂和电网彻底分离,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平、公正竞争的电力市场。燃气行业体制改革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要继续深化,特别是为了促进城市大规模使用天然气,需要建立一个符合上海特点的城市燃气供应的新体制。
4、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上海的节能增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较大,需进一步加大对节能产品及节能技术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不断提高节能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5、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亟待加强
上海开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研究利用工作起步较早,但近年来,上海这方面的科研水平、产业发展和开发利用规模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不足,定位不够明确,科研与产业脱节,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二、“十五”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期间,上海要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能源建设和供应将继续发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上海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在保证能源供需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来源和使用,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改善上海的能源使用条件和环境质量,实现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五”期间,是上海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随着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本市能源需求总量将稳步增长,并且对能源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家加快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上海调整能源结构的良好机遇。该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至上海,主干线途经9个省(自治区)市,全长约4000公里,设计供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工程计划于2001年第四季度开工建设,2003年底(或2004年第一季度)将天然气送到上海。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要求,西气东输是一个系统工程,上游资源、中游管道和下游市场要联动开发,同步启动、同步建设、同步投产。作为重要的用气市场之一,上海正积极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大力推进天然气市场开发和落实工作。
国家已明确在组织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同时,开发东海油气资源。据初步预测,东海西湖凹陷的天然气资源丰富,与“西气东输”的天然气有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作用,今后可在华东地区形成双气源供应格局,以利于增强华东地区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三)国家加快建设“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是“十五”期间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对加强东西部地区的优势互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西部地区水电资源和煤炭等一次能源十分丰富,在西部地区建设大型电站,通过北(山西、蒙西至京津唐)、中(金沙江水电至华东)、南(桂、滇、黔至广东)三条输电大通道,将电力送到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对上海来说,将主要吸纳三峡水电。三峡水电工程总装机1820万千瓦,自2003年下半年起陆续投产,初步安排2005年分配给上海的电力为149万千瓦,2010年为288万千瓦。由于三峡水电受上游来水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为此,上海电网要根据三峡水电的特点,配置一定容量的调峰备用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