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生产结构开始调整,关闭了污染较大、设备陈旧的杨树浦煤气厂。随着东海平湖油气田的投产,天然气成为上海新的能源,使上海能源品种趋向多元化,能源质量趋向清洁化。
4、节能工作常抓不懈,能源利用率水平明显提高。
“九五”期间,上海节能工作成绩显著,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实现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而全市总能耗保持低位增长的目标。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加大节能投入,完成了一批重点节能、节电技改项目。200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2.23吨标准煤,比1996年降低了2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1%。
5、能源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政策保证。
建立能源政策、法规体系,是为了规范各单位的能源建设、使用及相关管理行为,促进合理、高效、洁净地使用能源。1998年,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
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支节能监察执法队伍。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本市组织制订了《上海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消费行动计划》。1999年,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上海能源结构调整的若干规定》,明确了上海能源结构调整的方针、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加快上海能源结构调整的政策和措施。2000年,市政府召开了能源工作会议,传达国家西气东输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工作,对上海能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能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为今后能源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
“九五”期间,燃气、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海燃气行业在产销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裂变重组,分别成立了市南、市北、浦东三家燃气销售公司和一家石油液化气销售公司,呈现出多家经营的新格局。为加快上海天然气管网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上海电力体制改革明确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方向。目前,已完成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的移交工作,“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此外,上海还成立了11家独立公用发电公司参与发电市场竞争,初步实现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益、降低社会负担的改革目标。
(二)能源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上海能源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可能成为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1、能源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一是一次能源结构不合理。2000年,本市煤炭消费占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5.5%,虽然比前些年有所降低,但仍然高于国际大城市的平均水平,甚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天然气所占比重仅为0.6%,远远低于国际大城市的平均水平。由于大量燃煤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原因,上海大气环境受到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
二是电源、燃气结构不合理。2000年,上海电网用电峰谷差达到434.6万千瓦,超过当年最高用电负荷的40%。但目前上海电网90%左右是燃煤机组,电网缺乏调峰容量和调峰手段。现有老的人工煤气厂效率低、成本高、污染重,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天然气供应量和供应范围小,在燃气供应总量中的比重很低。
2、能源供应系统抗风险能力不足
上海电网没有备用机组,全市电力电量平衡需考虑大量市外来电。在高峰时段,如果市外来电输送系统或本市发电机组出现故障,将影响正常供电。天然气供应仅有一个气源、一条海底管线,且事故应急储备量有限,安全可靠性亟待加强。油品、液化气等能源缺乏储备,抗市场波动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