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对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的通知

  差额单位财政标准供养人数,按50%比例折算成财政全额供养人数。
  为鼓励各县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数,对于实际供养人数低于用回归法计算的供养人数的县,给予实际供养人数与用回归法计算的供养人数之差10%的奖励;对于实际供养人数高于用回归法计算的供养人数的县,只承认实际供养人数高于用回归法计算的供养人数之差的10%部分。
  2、标准公用经费。标准公用经费分为行政公检法部门标准公用经费和全额事业单位标准公用经费两部分。各部分标准公用经费由标准人均公用经费乘以标准财政供养人数得出。标准人均公用经费,选择相关因素,运用回归法计算确定。
  行政公检法部门标准人均公用经费=a+b×1+c×2+d×3
  ×1为县级人均可用财力;×2为总人口;×3为国内生产总值
  全额事业单位标准人均公用经费=a+b×1+c×2+d×3+e×4
  ×1为县级人均可用财力;×2为中小学学生数;×3为总人口;×4为国内生产总值
  3、标准专项支出。标准专项支出包括城市维护费、排污费、城市教育费附加、水资源费以及支农支出、抚恤、社会保障几部分支出。
  城市维护费、排污费、城市教育费附加、水资源费标准支出分别按各县当年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专项收入决算数列支。
  支农标准支出按各县当年耕地占用税决算数及农业特产税标准收入计算确定。
  抚恤标准支出分为烈军属支出,在乡伤残军人支出,在职伤残军人支出,特、一等伤残护理费,老复退军人支出5类。分别根据各县当年县级实际支出数确定。
  社会保障支出按各县当年县级实际支出数确定。
  (三)转移支付系数的确定
  根据各县的财力缺口总额(即县级标准支出与标准收入之差)及市财政用于标准化转移支付资金总量计算。
  转移支付系数=转移支付资金总额÷∑标准支出-标准财力
  (四)奖惩机制
  根据各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相应增加或减少转移支付额。激励机制系数计算公式为:
  激励机制系数=(各县地方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50%
  市对县转移支付资金与各县工资发放保障情况以及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度、改革效果和努力程度挂钩。对欠发工资的县,不对其实行转移支付。与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挂钩的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根据省统一要求,另行制定。
  五、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及使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