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普及型和经济型数控设备、工程机械设备、大型成套环保设备等机电一体化产品。用嵌入式软件提高消费品、工业品的智能化水平,以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基础,采用模糊控制、变频、节能、网络等新技术,发展新型智能化家电。大力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电控机械变速器技术(AMT)、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等新一代产品。围绕输变电、用电节能改造以及实现自动控制的需要,加快发展变频、智能化的电子设施。积极推广金融商贸电子产品。应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开发医用数字化影像设备。适应交通行业需要,开发交通安全设施以及监控、收费、通信系统软件和配套硬件设备。加大自动插件、元器件自动分选、表面贴装(SMT)设备、自动测试等生产装备的研制与开发力度。
五、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研发创新体系,提高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促进省内大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加强对核心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通过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逐步建立嵌入式软件、专用集成电路等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支持高校与各开发区、科技园的联合共建,使其成为我省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孵化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科研机构改制,增强其活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采取更为灵活优惠的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我省创办电子信息企业。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推进相关产品的评测和认证工作。研究制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评价标准和规范。
六、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的大好机遇,充分发展我省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吸引国外以及台湾 、香港的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来我省兴办合资、独资企业,重点发展一批水平高、附加值高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大项目。有选择地发展若干个信息产业投资聚集开发区,通过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信息产业企业来投资办厂,逐步发展为信息产品生产基地。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省设立技术开发中心,或与我省企业共建相应机构,逐步实现产品、人才、技术本地化。
七、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十五”期间,省财政每年预算内适当安排部分资金,建立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技术创新项目、示范工程、信息网络及信息平台的建设、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各市也要设立专项资金,对本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技术 创新项目、示范工程配套支持。各有关银行、各类风险投资资金、贷款担保基金,也要支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贷款、投资及担保。引导企业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企业要提足并用好技术开发费和折旧资金,重点信息化示范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制订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向信息产业技术应用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