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知

  公布第四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使全市地下文物埋藏区达到50处。继续进行琉璃河商周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完成《老山汉墓考古挖掘报告》;对北京地区汉代古城址、古遗址、古墓葬进行全面的调查、勘探和研究。同时,加强旧城内以北京古代城市发展变迁为主题的城市考古工作。重点在宣武区的广安门、牛街、白纸坊等古蓟城、幽州、辽南京、金中都城址地区。
  (八)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贯彻“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
  认真贯彻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即在城市建设布局上,市区建设的重点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城市建设的重点从市区向远郊地区转移,以缓解市区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地区的土地、人口和交通的压力,这是对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具有长远意义的关键措施。“十五”期间工作的重点是:
  1.加快郊区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十五”期间,重点发展通州、昌平、亦庄、黄村、良乡、顺义6个卫星城,使其成为市区人口转移的主要地区。加速推进郊区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昌平小汤山镇等33个中心镇的建设。在规划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是搞好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的关键。
  2.加强主要功能区建设。近期要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重点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树立首都城市发展的新形象。坚持“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加快市区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加快市区边缘集团建设,重点搞好北苑、回龙观、西红门等新建居住区的建设,疏解市区人口,减轻旧城压力。
  3.优化城区路网,改善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状况。加密旧城路网,从保护旧城风貌出发,对旧城道路红线的宽度和走向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要结合道路调整和改建,加快市区特别是旧城区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全市道路交通系统。
  一是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共同发展,轨道交通建设是面向城市交通的长远战略调整。
  二是地面交通建设重点形成快速道路系统、城市主干道系统和中心区路网加密系统,组成三大交通体系。
  三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市区交通状况。近期重点完成内环至二环路之间的一些主次干道工程。“十五”期间城区计划修建道路31条,长度58.3公里。使城区路网密度从目前的3.8公里/平方公里增至5.27公里/平方公里。
  五、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宣传,提高对名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结合“人文奥运”的理念,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宣传方案。同时,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名城、保护名城的共识。
  (二)编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