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十五”期间,北京要坚持建首善、创一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进一步完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不断地向世界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风貌和新成就。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
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高度出发,突出重点,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做好以旧城为核心的整体风貌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使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相得益彰,向世界展示一个具有东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原则。
1.对历史文化名城采取整体风貌保护与重点地区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对旧城采取保护古都风貌与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优化城市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3.对历史文化保护区采取保护原状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4.对文物保护单位采取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5.保护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
四、“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主要任务
充分认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和优势,深入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内涵,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明确保护的概念,突出保护重点,特别要高度重视整体风貌的保护。在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确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加大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力度,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初步形成既保持古都风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风格。“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保护旧城格局。
1.严格保护中轴线上及其两侧的传统建筑。南段整治珠市口到永定门一段:研究复建正阳门瓮城的可行性方案;结合大栅栏、鲜鱼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整治,对前门商业街进行改造,改善地区交通环境,保持传统商业街特色;恢复老天桥的历史特色;对天坛、先农坛保护范围内的单位及居民实施搬迁,完成天坛、先农坛的全面整治修缮;实施复建永定门城楼。北段整治地安门至钟鼓楼一段:恢复景山以北的皇城夹道,露出皇城墙;全面修缮钟楼、鼓楼、后门桥及醇亲王府、恭王府,整治钟鼓楼——什刹海地区环境,实现钟鼓楼周围的规划绿地。
2.重点保护好皇城。做好皇城内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和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有计划地搬迁皇城内占用文物建筑的单位,继续整治环境和水系。严格依据规划控制皇城内和皇城周围的新建筑。妥善保护明北京城墙遗址,建成城墙遗址公园。修缮整治部分明清皇城墙,建成北京皇城遗址公园。沿城墙旧址保留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形成象征城墙旧址的绿化环。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结合皇城的实际情况,编制《北京皇城保护规划》,明确皇城保护的范围,保护的内容和工作重点,制定皇城保护的具体措施。
3.保护“银锭观山”和从市区中心区向西遥观西山的重要景观视廊。认真研究市区中心地区的景山万春亭、北海白塔、妙应寺白塔、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天坛祈年殿、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各景点之间的景观视廊,对经研究确定的景观视廊,其保护范围内新建筑的高度应根据保护需要进行实地测试,并加以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