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知

  (二)制定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995至1997年,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市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政府,共同编制了《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市区32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用地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控制要求,特别是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出发,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旧城格局、建筑高度以及文物古迹的环境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规定,1999年经市政府和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执行。
  (三)编制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1999年,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审议、市政府批准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确定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控制范围。包括南长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池子、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文津街、景山前街、景山东街、景山西街、陟山门街、景山后街、地安门大街、五四大街、什刹海地区、南锣鼓巷、国子监地区、阜成门内大街、西四北一条至八条、东四北三条至八条、东交民巷、大栅栏地区、东琉璃厂、西琉璃厂、鲜鱼口地区。
  2000年,市规划委组织力量编制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总占地1038公顷,占旧城面积的17%,与处于南北中轴线上的皇城、三海、钟鼓楼地区以及前门外的大栅栏、天坛、先农坛等地区连成一片,基本体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整体格局。
  (四)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建国以来,本市已陆续公布了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5处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从1984年至今,市政府已公布了四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起到积极作用。
  (五)综合治理城市水系。
  从1998年起,市政府投资10亿元治理市区水系,完成了故宫护城河、六海、长河、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玉渊潭至大观园段的综合治理工程,恢复了广源闸、麦钟桥、紫玉湾御码头等文物古迹以及代表京城水系发源地的莲花池和后门桥周围水道古迹。
  (六)在城区道路改造中保护文物和传统风貌。
  “九五”期间,在城区道路改造中通过城市设计,突出了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平安大街和广安大街工程实现了城市道路规划,改善了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条件;通过调整道路断面,保护了沿街的文物古迹。平安大街改建后亮出了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及影壁,广安大街改造原地保留了纪晓岚故居和德寿堂药店。金宝街工程打通了王府井至东二环的交通干道,原址保护了蔡元培故居。王府井商业街的改造深入挖掘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历史与现代和谐交融的步行商业街。
  (七)大力开展地下考古发掘工作。
  目前,本市已公布3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共36处。对延庆县山戎墓葬遗址、平谷县上宅文化遗址、丰台区金中都水关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对金陵遗址的考古调查取得重大成果;1997年,对东方广场工地发现的本市平原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进行了挖掘和保护;1998年对元代耶律夫妇合葬墓进行了考古发掘;2000年对老山西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