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六)加强资源调查工作。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全省的野生菌资源状况调查清楚。重点是野生食用菌的种类、种群量、种群分布、以及生长、采摘、经营情况。对珍稀野生食用菌资源,如松茸、美味牛肝菌类进行专题调查;对其它大宗的、可食用和具有药用开发潜力的菌类资源作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建立云南野生食(药)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决策信息支持系统。
  (七)建立野生菌种质资源基因库。为保存我省野生菌种质资源,有利食(药)用菌育种和新品种的驯化开发,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昆明建立云南省野生菌种质资源基因库。
  (八)建立野生食用菌基地。“十五”期间,要在迪庆、楚雄、保山等地建立以松茸为重点的人工促繁基地。其他地、州、市电应积极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基地。人工促繁基地建设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让公司在基地建设中发挥龙头和主导作用,基地应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成为本地野生食用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示范和技术推广中心。
  三、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培育食用菌产业
  (九)加快人工栽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最大的不足在于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十分缓慢,远远落后于全国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要改变云南菇农只采菇不种菇的传统观念,鼓励、引导和组织菇农充分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小区域气候条件,尤其是反季节栽培,大力发展珍稀的食用菌栽培,努力将云南省建设成全国人工食用菌栽培主产区。
  (十)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近期要重点抓好杏鲍菇、真姬菇、白灵菇、杨树菇、灰树花、鸡腿菇、长根菇、滑菇、巨大口蘑(金福菇)、大球盖菇等市场前景较好的珍稀食用菌菌种繁育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化、集约化、工厂化规模栽培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扶持市场占有份额大,有实力、信誉佳的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
  (十一)加强菌种管理,规范菌种市场。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强化菌种行业的清理整顿和考核工作,考核合格的菌种生产单位发给《云南省食用菌菌种生产许可证》。对已取得许可证的菌种生产单位和个人进行质量跟踪管理、技术指导和年检,保证我省食用菌人工栽培生产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十二)加大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新技术和新品种,实现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有关地、州、市、县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推广,举办各种实用有效的培训班,切实提高菇农的栽培技术水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