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1]21号文件精神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三、加快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步伐,推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促进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师资和软硬件建设,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普及步伐,力争2005年全市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的改革。探索改革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评价办法。
  加快全市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建设满足中小学多媒体信息交互、资源共享需求的,与中国教育科研网、互联网高速联通的,以提供教育资源服务为主的淄博教育区域宽带网。加快校园网和网络教室建设,巩固提高“校校通”工程实施水平。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设基于教育区域宽带网的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和虚拟教研中心,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我市特色的、服务全市所有中小学和社会、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育信息资源库。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与新课程方案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方案。加强网络时代学与教的课题研究,推出一批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全市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构筑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普及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管理效能。
  调整教育投资结构,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资金。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社会捐赠、单位自筹等多条渠道筹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分担机制:财政每年拨付一定经费,城乡教育费附加支付一定比例经费,高中招生收费和各区县勤工俭学收入的一定比例经费,出台相应的信息技术教育收费政策。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7]9号)和《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淄发[2000] 20号),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坚持以德治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将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到学生活动的各个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分别解决好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政治信仰问题。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分层次、分类别建立市、区县、乡镇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德育基地,对全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实施网络化管理。2002年前,各区县至少要有一所青少年宫或活动中心等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同时建立一处面向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