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
为进一步改善我省残疾人状况,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使残疾人事业与全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一2005年)》(国发(2001)7号)以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皖政(2001)1号),制定本计划纲要。
一、“九五”期间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
“九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通过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及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我省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取得较大发展。
(一)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九五”以来,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事业日益为社会所关注,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初步形成;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广泛开展,为残疾人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困难;社会力量开始由关注、支持残疾人事业向参与、兴办残疾人事业过渡,成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残疾人工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法律援助广泛开展。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基本得到维护;逐步建设无障碍环境,残疾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有所改观。
(二)各项业务全面拓展,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康复、教育、就业、培训、扶贫解困、文体活动。盲人按摩等各项业务全面推进,重点工作有所突破,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已经形成,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省有18万多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有较大提高;残疾人就业率由61%提高到76%;39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并解决了温饱,16万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颁布实施了《
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 71号);盲人按摩业务逐步开展;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九五”期间发展,我省残疾人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为新世纪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残疾人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