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综合治理
血吸虫病“十五”计划的通知
(赣府字[2002]1号 2002年1月4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卫生厅、省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江西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十五”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十五”计划
(省卫生厅、省计委 2001年12月14日)
我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疫区广大干部群众和血防专业人员的长期努力,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自建国以来至2000年止,全省钉螺面积压缩了70%, 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70%,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60%,37个流行县(市、区)有19个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有7个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疫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九五”期末与“八五”期末比较,全省慢性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35%,晚期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30%,血吸虫病牛数下降了35%, 在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没有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急性血吸虫病年均发病率比“八五”期间下降了77.2%。
但是,我省仍有18个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区和沿长江流域以及怀玉山区等地, 血吸虫病流行环境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还有106万余亩钉螺面积存在,尚有10万余病人、2万余头病牛,疫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没有得到彻底改观,防治工作难度很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和传播的条件依然存在。尤其是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国务院提出的“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的三十二字方针,对防治洪涝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使血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已消灭钉螺的圩垸很可能再次成为血吸虫病的易感地带;移民建镇可能造成传染源的扩散,形成新的流行区。因此,我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面对我省血防工作的严峻形势,继续执行由计委、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卫生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结合农业开发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有利时机,把血防与农业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治虫与治山、治水、治穷、治愚结合起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力争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