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重点项目
围绕“白玉兰”温饱试点工程、希望工程,培训工程,健康工程,重点建设一批“7+8”温饱试点村、“安居+温饱”试点工程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程,继续实现现代农业科技项目。加大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合作力度,援建和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等项目建设,帮助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等地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八)社会捐赠
上海经常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捐赠活动,两省市民政部门要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接受、运行机制,把社会各界捐赠衣被、生活日用品等物资,按需要、有计划地转送到云南省灾区、贫困地区。同时,启动“安康工程”合作项目,计划每年为文山因战致残人员安装假肢,并帮助当地建立假肢维修站和培训专业维修人员,实现在3-5年后文山州能自行安装和维修假肢的目标。
四、经济社会合作的重点
双方将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城市功能建设、市场拓展、科教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和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一)经济合作
1.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
(1)农业。引进上海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引进优良的粮食、蔬菜品种、先进农业科技管理技术和适用的农机、农具、农药、农肥,发展集约化的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云南农业生产效能,加快实现云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创造条件,把上海从国外引进的南德温牛引入云南。
(2)工业。通过加强两地合作和跨地区资产重组,共建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引进上海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云南传统产业,提高云南机电、化工、冶金、食品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3)特色产业。相互支持、配合办好分别由两地主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及上海国际旅游节、昆明国际旅游节、昆明国际花卉节等国际性节会。支持和鼓励两地大型旅游企事业相互设立旅游分支机构,开通旅游专列,互组客源。加强旅游规划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合作编制沪滇旅游发展规则和旅游片区、景区(点)规划设计,提高旅游规划和开发管理的水平。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论坛,鼓励和引导双方旅游企业共同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发挥上海生物医药技术优势和云南天然植物王国的优势,合作进行天然药物的开发和深加工,形成两地生物制药的产业链;发挥上海电站成套设备的优势,合作进行电力开发,推进西电东送。
2.金融合作
推进沪滇两地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共同在滇组建产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吸引资金以BOT、TOT等模式投资云南的能源、交通、环保、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扩大浦东发展银行在云南的业务覆盖范围,逐步在玉溪、曲靖等地建立分支机构,扩大在滇资金运营总量。引导在沪的外资金融机构到云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
3.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
(1)城市建设管理。加强两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功能发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协助云南制定云南城市群落和城镇体系的建设规划,提供研究、设计、规划等服务,参与标志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云南中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投资、建设、经营等方式与云南组建项目公司,参与城市园林绿化项目,推进两地在设计、施工管理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