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实施城镇化战略,不断提高我省城镇化水平,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特制定本纲要。
  一、城镇化基本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到2000年,全省设市城市22个、建制镇917个,比1978年分别增加 12个和 800多个。城市非农业人口 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从无到有,100—50万人的大城市4座,50—20万人的中等城市8座,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9座,万人以上的建制镇292个。到2000年,全省城镇居住人口由1978年的595万人增加到1665万人,城镇化水平由12.6%提高到27.81%,年均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近十年的城镇化水平增长较快,由1990年的17.84%上升到2000年的27.81%,十年间提高9.9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11个百分点。
  (二)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与1978年相比,到2000年底,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5.78%,提高了23个百分点;供气普及率达76.95%,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全省城市道路总长达595千米,增长近9倍;城市下水道总长度达4200千米,增长近12倍。建设了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增强了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城镇住房建设发展较快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78年的6.6平方米,增长到2000年的16.8平方米。城镇居住环境显著改善,住宅小区建设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涌现出合肥市掳由山庄和安居苑、马鞍山市珍珠圆、淮北市黎国和安庆市红旗小区等一批全国优秀住宅小区。
  但是,由于受思想观念、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建设资金、区划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城镇化发展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化水平偏低。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到2000年,我省城镇化水平为27.81%,比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低8.28个百分点。二是各地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到2000年底,淮南、马鞍山、铜陵等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而宿州、六安、毫州、巢湖、宣城、阜阳等市的城镇化水平都在22%以下。三是中心城市发展缓慢,集聚辐射功能较弱。合肥、芜湖等市城镇化水平仅为40%左右,全省22个城市中缺乏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力的大城市,合肥市的首位度仅为1.2,难以发挥省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