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广优质栽培技术,改革种植制度,通过间套夹种、合理轮作和复合生态栽培,减轻病虫草危害;大力示范、推广稻田养殖、麦套稻等先进无公害生产技术;建立健全病虫测报网络,及时准确预报病虫害,制定主要病虫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用药阈值,减少农药次数和用量,提高防治效率;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建设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生产基地良好环境基础上,保住生物种群多样性;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少残留农药,扩大示范生物农药,蔬菜积极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全市农药单位面积用量(有效成分)下降40%,其中一级保护区下降50%。蔬菜、水果、茶叶、稻米等主要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肉、禽、鱼、蛋、奶中违禁药物残留均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控制指标之内。
(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学氮肥污染
将平衡施肥技术作为控制肥料污染,生产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的首要措施,加快推广落实。在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肥力测定基础上,以节氮为重点,实行科学施肥,减少低品质化肥施用量,碳酸氢铵使用总量要减少30%左右;推广专用复合肥,使氮、磷、钾投入结构达1:0.4:0.3;开发高效新型化肥,推广应用高效缓释肥料,改进化学氮肥施肥方法,减少氮素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推广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开发植物有机肥、有机无机肥、生物有机肥;开发秸秆快速腐熟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农田秸秆还草量,亩秸秆还田量300公斤以上,提高土壤肥力;推广茶果园绿肥间作及稻草覆盖技术,以改善稻田、茶园生态环境及土壤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利用稻田养殖型的种养共生互补关系,通过养殖提高稻田肥力。“十五”期末全市化学氮肥使用量比“九五”期末减少15%以上,太湖一级保护区力争减少30%。通过科学施肥,使蔬菜、水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不超标。
(五)推广无公害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进行种质和饲养模式控制,确保畜禽种质优良健康,加强动物防疫基地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疫抗病能力,加强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强化对重大疫病的防治和监测,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的人畜共患病;严格饲料质量监控,保证饲料原粮、饲料、饲料预混料及饲料用水质量;严禁超量和不合理使用兽药、兽药添剂和激素;实行宰前停药制度;加强屠宰环节兽医卫生检疫及屠宰场所环境卫生、工艺质量控制、运输、贮藏、销售的卫生安全要求,开展市场肉品抽样监督检验,彻底销毁(或无害化处理)不合格产品,加强安全畜产品生产环节间全过程的相互质量监控,严格安全标志的使用与管理。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