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乡(镇)都有一批认证机构颁发的具有无公害农产品(食品)证书和标志的农产品(食品),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3.“十五”期末,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面积85%以上,主要农产品基本上做到无害化生产,80%的商品粮油、畜禽产品、水产品和果蔬品,90%的茶叶达到《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地方标准》要求。
4.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十五”期末进入超市、专销点、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达到《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地方标准》要求,作为主要原料而进入农业加工企业的农产品必须是无公害农产品。
三、总体思路与重点建设内容
“十五”期间,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总体思路是:抓住中国入世的良好机遇,以提高农产品卫生安全质量为核心,以蔬菜、水果、茶叶、稻米、肉类、水产等农产品为重点,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加快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质量监测管理,使消费者充分享受放心农副产品,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卫生安全质量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各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点建设内容,要根据区域范围、土地类型、农业生态环境特点确定,全市初步划定五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区域:
(一)太湖一级保护区
本区辖宜兴市、滨湖区、惠山区共23个乡(镇)。根据《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要加快沿湖和入湖河道两侧林带及农田林网建设,同时2004年底太湖一级保护区全部建成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基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到2004年底前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1万亩,其中水稻21万亩,小麦3.5万亩,油菜10万亩,蔬菜3.5万亩,茶叶1.5万亩,果品3万亩,水产品2万亩。
(二)宜兴丘陵山区
本区生态环境优越,工业“三废”污染少,土壤、灌溉水、大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标准要求,适合发展以茶、果、畜牧业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要结合申报农业部无公害生态茶县开发项目,把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推上新台阶。本地区拟形成5万亩水稻、2万亩小麦、3.5万亩油菜、0.5万亩蔬菜、3.5万亩茶叶、2.5万亩果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创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区域名牌产品。
(三)沿江平原区
本区位于江阴市沿长江区域,经济发达,人口较多且集中,农业生态环境较好,该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有较好基础,小湖蔬菜批发市场已初具规模。本区可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规划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同时建成5万亩水稻、1万亩小麦、0.5万亩果品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