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总体形象要有新面貌。城市环境以国内先进、国际一流水平为目标,努力提高市民素质,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环境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全市整体环境呈现满足视觉需求、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环保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新形象、新面貌。
四、主要任务
2002年本市城市环境整治工作要围绕集中解决城市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确定了138项重点整治项目,其中市级重点整治项目21项,区(县)级重点整治项目117项。百项环境整治工程要在2002年9月1日
前基本完成。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解决都市里的“村庄”问题。通过整治违法建设、逾期临建、私搭乱建、开发甩项、工程留尾形成的都市里的“村庄”,明显改变这些地区环境脏乱、建筑破旧、基础设施落后、管理薄弱的面貌,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
(二)继续推进“进京第一印象工程”的实施。以整治迎宾进京线路地区为重点,进一步整治进京铁路、公路、道路两侧和城市铁路沿线环境。继续推进和完善北京站至丰台站铁路、机场路、迎宾线和进京国道两侧的环境整治工作,完善首都机场、北京站、北京西站内外的环境治理、景观营造、规范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加大整治长途客运站及其周边环境和城铁沿线环境力度,建设绿色、优美的进京走廊。
将整顿旅游环境秩序作为“进京第一印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咨询交通服务,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文明景区活动。
(三)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按照城市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垃圾的收集、清运、消纳问题。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制度,落实清扫保洁责任制。
把城乡结合部点与线的整治转向区域性整治,实施包括环境整治、建设、管理在内的综合性整治,努力使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发生实质性变化。
(四)继续深化学校及科研院所的环境整治。以整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周边环境为重点,继续拆除全市学校周边和内部的违法建设,整治无照经营,加强私房出租和外来人口管理,疏通交通,绿化美化环境,营造读书育人的环境氛围。
(五)大力整顿城市中心区的环境。以长安街沿线和中轴路、二环路为重点,由内向外推进。全面改善城市中心区市容面貌。
坚决拆除城区主要大街两侧违法建设和逾期临建,拆除影响市容环境的广告牌匾,同时整治规范各类市场,规范沿街楼房的凉台封装和窗户护栏设置,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和建筑物立面容装。
(六)继续抓好远郊区县环境整治工作。远郊区县侧重中心区、卫星城、公路两侧、旅游景区环境整治,全面提高环境水平。结合实施“进京第一印象工程”,开展进京铁路、干线公路环境整治和环境建设,树立首都郊区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