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围绕农业生态建设,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坡改梯要与退耕还林还草结合,加强退耕农户未退缓坡耕地的治理,严禁在25度以上的坡上上进行坡改梯。要保护山下良田好土,增加基本农田,促进陡坡耕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要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要提高梯炊的利用率,合理种植地埂树和相关植物。面积超过100亩的图斑,必须配上路道系统;要搞好水系配套,实施拦、蓄、引、灌、排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围绕梯田建设,结合“三小”工程建设,合理布设蓄水灌溉和排洪系统,确保梯田安全和旱涝保收。
(三)抓住关键环节,确保工程质量。要按照《贵州省以工代赈建设基本农田规程》的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相对集中连片,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做到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等高设坎,做到埂子稳固、卧牛石清除干净、土面平整、耕层深厚。每个图斑必须有施工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施工,做到按图放样,按图施工。工程实施必须以受益农户为主,一些技术要求较高、必须由专业队伍承包完成的工程,应报经地(州、市)农办批准,尽可能就地组织队伍。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未按规划完工的,不按技术要求施工的,没有后续管护措施的,不予验收。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认真抓好一批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不搞无推广、无示范价值的形式工程。
(四)坚持效益原则,促进“三个结合”。一是坡改梯要与培肥地力相结合,大种绿肥,多施有机肥;二是被改梯要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相结合,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三是坡改梯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宜粮则粮,宜经则经,推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要坚持效益原则,确保改一片,成一片,当年改土,当年见效,不搞半拉子工程。
二、搞好规划,强化项目管理
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制定各级坡耕地综合治理十年规划。以2010年实现全省农村人口人均拥有半亩基本农田为目标,按照“以小流域为单位,连片治理,向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区倾斜”的思路,合理布局建设内容,有效制定实施方案。各级坡改梯规划要纳入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分步实施。
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切实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验收到项目。项目申报总体上按黔扶贫领[2001]3号文件执行,各县(市、区、特区)农办要合理选定工程点,按控制计划编制年度项目申报材料。年度项目申报材料要按坡改梯工程建设的要求进行,以县(市、区、特区)为一个总项目,连片的工程点合成一个图斑,每个工程图斑面积不能少于50亩,工程按图斑进行验收。县(市、区、特区)上报材料要有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书、年度工程分布图和图斑汇总表,经县扶贫领导小组审定后,逐级上报。项目一经批准,必须按项目确定地点、内容实施,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动,须按程序专题报告,经批准后方能变动。项目化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要本着简明、适用、高效的原则,逐步探索和规范。地(州、市)、县(市、区、特区)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责,统筹协调,抓好业务培训,建立项目库,实现择优选项,确保项目化管理有序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