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省目前对艾滋病流行的控制手段滞后,不少领导对艾滋病在我省今后出现大流行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参与防治的局面尚未形成;公众普遍缺乏预防知识;预防与控制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有限,疫情监测力量、采供血管理及医源性感染预防工作薄弱。面临流动人口数目庞大且难于管理,吸毒、卖淫嫖娼活动严重,我省艾滋病今后将呈加速流行的趋势,因此,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我省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指导原则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预防控制措施,减少艾滋病流行,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做出贡献。
(二)加强领导,督促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完善宣传教育、法制管理、监督监测及医疗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三)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群中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经性接触和经共用注射器吸毒途径的传播;规范性病防治管理,落实性病监测和防治的各项措施;严格控制艾滋病病毒经血液、血液制品及医源性传播;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影响。
(四)立足我省实际,坚持政府领导、预防为主、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控制上以预防为主,在预防上以健康教育为主,在实施上以经常性工作为主,在研究上以应用研究为主。
三、总目标
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到2002年底,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的传播,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势头,力争把性病的年发病增长幅度控制在20%以内。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到2010年底,实现性病的年发病率在上述基本上稳中有降,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年增长幅度进一步降低。
四、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领导管理体制。
1.从2001年起,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建立有政府领导负责和有关部门参加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领导组织或协调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