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机制,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抓好有色金属、特色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出口,努力推动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积极扶持更多的特色农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坚持进出结合、以进促出的原则,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设备,搞好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2.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体制,积极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资的新方式。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招商力度,吸引外资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改进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保护外商的合法利益。拓宽国外贷款的使用领域,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特色农产品加工、中药材产业化等领域利用外资的步伐,扩大利用国外贷款在公路、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中的投资规模,有步骤地推进以服务领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
3.加快借用国外贷款项目的前期工作,如期完成高校人才培养、河西五地市节水灌溉及刘寨柯至白银高速公路等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的签约实施,积极推进河西防沙治沙项目、畜牧业综合发展、兰州天然气管网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优化初、中等教育结构的布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社会办学,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扩大省属高校招生数量。利用国家对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加大投入的机遇,重点抓好高校信息网络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认真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2.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十五’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专科医院和中医院建设规划,全面完成14个中心血站项目,加快省人民医院门诊楼建设。
3.继续抓好省博物馆维修改造工程和《四库全书》楼建设,繁荣文化市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力度。结合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黑河流域节水工程的实施,研究制定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治理规划,争取国家专项支持。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强化对“三废”污染治理的监管。抓好兰州、天水、武威等中心城市的27个污水、垃圾处理和集中供热等环保设施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加强基本农田、水资源、森林、草地、矿产等资源的保护,推动资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坚持改革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