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强高新技术研究,争取在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三大领域有所进展。利用我省中药材资源和独特的品牌优势,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人手,培育一批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中药现代化生产加工企业,提升我省中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加快稀土储氢材料、镍基材料等产品的开发,抓好专用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军用电子等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逐步扩大产业化规模。发挥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4.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强化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信息资源库,提高信息网络化水平。
(五)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省内外、国内外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形成联合优势,加快全省“千户百强”工程建设。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机制灵活、富于创新的优势,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技术、资金的方式参与我省优势产业下游产品的开发,支持对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的融入,不断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快速发展。
2.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精神,完善配套措施,进一步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强化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公用事业等服务行业的改组改造,积极发展房地产、旅游、文化、教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支持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以社区服务业为重点.努力开发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社区医疗保健及文化娱乐等社会化便民服务,组建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企业,发挥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要把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加就业。
3.把“两个确保”继续作为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居民尽可能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慎重稳妥地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并轨。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切实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分类指导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引导下岗职工走出再就业服务中心,推行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六)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