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制度创新工程,努力创新专业技术人员就业和收入分配新机制,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以聘用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为重点,积极创新用人和收入分配机制,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我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02年在教育、卫生、科研三个系统全面推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003年实行聘用制的覆盖面力争达到事业单位职工人数的80%以上,到2005年,全省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以聘用制为主的用人制度。与此同时,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鼓励资本、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要研究制定经营者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具体办法,探索年薪制等分配方式。事业单位可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的分配办法。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三)实施市场培育工程,创新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机制,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
要加快人才市场的建设步伐,加快场地人才市场建设,到2003年,省级建成不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市级不低于国家三级标准,县级也要有固定的场所。要加速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到2005年基本建成山西人才信息网络系统,逐步建立高级人才信息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涉外经贸人才信息库,农村乡土专业人才信息库等。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不断拓展人才市场业务。加强人才市场法制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和年审制度,制定人才中介服务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推行通用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人才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和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测评、人才培育、人才技术交流等服务,加快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国有企事业单位进入人才市场,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上的主渠道作用,推动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进程。
针对我省目前人才资源存在分布不合理现象,“十五”期间,要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调整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分布,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推动人才在不同产业间的重组,加强和稳定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结合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人才从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改变我省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学研脱节状况;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紧缺、急需学科人才,以满足我省重点培育和扶持的7个优势产业人才的需求。加大贫困地区人才开发力度,调整人才在区域间的分布,妥善解决大中城市人才积压、浪费和小城市、农村人才缺乏的矛盾,鼓励专业人才到贫困地区开发、创业和服务,改善贫困地区人才奇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拓宽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途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