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障与服务。要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保障特困老年人基本医疗,对本人及赡养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应给予救助。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老人就医,享受挂号、就诊、检查、取药、住院等方面的优先服务。各地要创造条件,做到每年为百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一次。
——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创造条件。要关心和重视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县(市、区)要普遍设立老年体育指导站(点),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要因地制宜地开辟老年人健身场所;逐步建立老年人体质监测站,开展老年人体质监测指导工作。
(三)照料服务。
1、任务。
——初步建成养老设施网络。力争城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8张,农村乡镇敬老院覆盖率达到75%。
——初步形成以社区为依托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建立社区为老人服务的有效管理体制和服务队伍。
2、措施。
——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老年福利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市辖区、街道和居委会(社区)三级老年服务设施网络。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建和改、扩建一批老年服务设施。2005年前,地、州、市要建立与老年人口相适应的老年公寓或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院。在州市政府、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城区和其他县级市,要建立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有条件的街道和居委会(社区)要建一所养老院(托老所)。乡(镇)敬老院要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服务范围要扩大到周边地区的老年人。
——大力发展老年照料服务。城市社区要建立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站,依托社区老年服务设施,采取上门服务、定点服务等形式,开展看护照料、精神慰藉、家务帮助等服务项目。充分利用家庭照料资源,积极探索支持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的有效办法,逐步优化支持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会和社区环境。
——适应退休人员逐步由社区管理的新形势,积极探索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的新模式。逐步完善老年管理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在社区老龄工作中的作用。
——逐步建立社区为老服务的队伍。重视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积极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鼓励在校学生、群众组织和退休人员以各种形式参加为老服务,形成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为老服务队伍。有条件的地方要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四)精神文化生活。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