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继续加强拦泥淤地坝和基本农田建设,减少江河泥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按照统一规划,严格审批,保证质量,创建精品的原则,集中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债券、黄河上中游治理等各方面资金,加强拦泥淤地坝建设。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兴建大型淤地坝等治沟骨干工程,中小型淤地坝依靠社会力量和地方群众自筹的方式兴建。新建拦泥淤地坝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认真执行《
陕西省淤地坝建设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水利部和省颁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经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立项建设,各建设单位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拦泥淤地坝要与流域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沟坡兼治,形成坝系。积极推广水坠坝筑坝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广延川县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盘活资源存量,激活增量,以坝养坝,滚动发展。同时,在近村、近路、近水源的地方,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北人均2.5-3亩、关中1.5亩、陕南1亩基本农田的目标的实现。
六、抓好五大示范区工程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突出抓好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关中及秦岭北麓区、陕南秦巴山区等五大生态工程示范区的同时,今年启动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沟道综合整治、植物资源开发、生态自然修复、沙区高效开发治理等8个方面20项治理模式示范。通过5年努力,力争使示范区有一定规模,产生相应效益,发挥示范作用。示范区建设要应用新技术、新机制,实现新突破。要科学布局土地利用结构,大力推广适用技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示范区建设的科技含量。示范区要率先实施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示范区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形成良性循环,成为带动面上治理的精品工程。同时,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区都要结合实际,抓示范,抓典型,抓样板,扩大示范规模,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示范体系,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面上工作。
七、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大土地、植被、水和生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禁伐令,坚决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木材采伐限额、木材运输、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工作,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森林公园的保护力度,确保森林、植被安全。按照“大面积封禁,小流域治理”的思路,大力推广吴旗县全面封山禁牧,依靠自然修复功能,快速恢复植被,遏制水土流失的经验。国家重点防治区必须全面实行封山禁牧、封山育林育草。加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管理,增强全社会珍惜土地、节约用水的意识。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坚决关闭“五小”企业,重点抓好渭河污染综合整治。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省五年规划,以搞好“四五”普法为契机,大力宣传贯彻
环境保护法、土地法、
水法、
水土保持法、
森林法、
草原法等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规范生产建设活动,坚决制止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有效遏制新的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势头。尽快完成《陕西省防沙治沙法实施条例》的草拟工作,抓紧进行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封禁保护实施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