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强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障与服务,保障特困老人基本医疗需求。
不断扩大省、市、县级医院老年门诊覆盖率,加强老年健康研究和指导工作。
(三)构建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和扩建一批示范性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社区福利服务中心)、养老院(老年福利院、托老所),逐步形成县、区、街道三级老年服务网络。
发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照料服务项目,开展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大力开展社区服务。
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培育面向老年人文化娱乐等消费市场,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化与需求。
(四)创造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原则,鼓励和引导健康老年人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建立城市社区老年人才档案,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健康老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鼓励定居农村的离退休人员协助乡村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
(五)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加大对老年教育投入,加强老年教育设施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学校。巩固和发展老年大学(学校),县级城市要有示范性的老年大学(学校),使受教育面从现在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增长到2%。
省级老年大学要办成全省老年大学(学校)的示范性大学,要在师资培训、教材统编、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加强研究总结,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探索新时期老年教育的路子,为我省各地老年大学(学校)提供办学经验。
(六)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老年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部门和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体育工作,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县级城市依托现有文、体活动的场所,建立和完善老年活动中心。加强对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街道、乡镇要设立老年活动站,居委会和村委会要设立老年活动室。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覆盖率,努力增加设施和活动项目。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要免费或优惠向老年人开放。建立健全各级老年人体协组织。
(七)加大执法力度,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市、县要建立老年法律咨询中心,大力发展社区法律服务网点,为老年人积极提供法律服务。逐步形成老年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组织网络,使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时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务、援助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