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工业行业运行态势的把握。分析和掌握重点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建议;按照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组织实施当年行业发展、结构调整工作;认真跟踪、监测、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各行业的影响,研究措施,应对挑战。
(二)狠抓扭亏增盈,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扭亏增盈工作要以省50户重要骨干企业和盈利大户、亏损大户等为重点,以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效益、降低亏损面为主要目标,以扭亏增盈贴息资金和其他扶持政策为引导,以管理创新、科技治企为抓手,以咨询诊断、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全面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把扭亏增盈同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将过去单纯抓亏损企业整体扭亏转向重点抓扭亏有望企业的扭亏、增盈企业的盈利和亏损无望企业有效资产的盘活,综合运用技术进步、兼并破产、联合重组、债权转股权、剥离不良资产、减员增效等政策措施,加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市场的力度,从源头上解决亏损,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引导企业合理组织生产。着力抓好市场预测与分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定期发布国家产业政策、用户需求信息和产品市场动态,引导企业增产市场需求、适销对路产品,扩大有效供给。同时,限制长线产品和供大于求产品的生产,杜绝无效生产。
引导企业从生产、运输、流通等各个环节重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生产经营全过程预算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引导企业通过大宗物资比价采购和工程建设招标,以及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引导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生产、运输、仓储及运输的时间效率,缩短产品交货期,降低时间成本;通过测算铁路、公路、航运等多种运输形式的合理比例,采用最经济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引导企业通过采购代理、配售、连锁、现代物流等多种形式,在保证渠道畅通的前提下,降低流通成本。
综合运用现有手段,向增盈减亏潜力大的企业倾斜。继续利用省、市扭亏增盈专项贴息资金,撬动银行贷款,缓解企业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而流动资金匮乏的矛盾。以市场为手段,加大煤炭、电力、运力等重要生产要素优先向扭亏增盈重点企业配置的力度,重点加强冶金、石化等高耗能企业与电力企业的协调,继续实行工业产品进出口配额优先安排重点扭亏增盈企业,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解决扭亏增盈企业资金担保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