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等4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等3个文件的通知

  (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陕北大力推行退耕还草、人工种草、秸秆利用、舍饲养羊,建成1000万只肉羊基地。渭北发挥秦川牛品种优势,大力发展优质肉牛生产,建成200万头肉牛基地。关中和城市郊区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加快奶畜业和家禽业发展,建成20万头奶牛基地、100万只奶山羊基地和6000万只家禽基地。陕南充分发挥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建成600万头瘦肉型猪基地。
  (三)调整优化畜群结构,提高良种畜禽比重。选育、提高地方畜禽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省外优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肉牛要以秦川牛为重点,在划区保种基础上进行提纯复壮,加快向肉用方向发展。陕南、陕北积极引进省外优良肉牛品种,通过开展经济杂交,提高肉用性能。陕南、渭北、延安南部地区积极发展布尔山羊,榆林和延安北部地区通过引进萨福克、夏洛莱等品种发展肉羊生产。奶畜、家禽、白绒山羊坚持专用品种的发展方向,加快选育,提高单产。2005年猪、牛、羊、家禽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0%、70%、80%和100%,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畜禽良种化和杂交改良化。
  (四)大力开发草产业,促进草畜配套。坚持草地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加大退耕还草、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的力度,防止草场生态环境恶化,全面提高草场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扩大优质牧草栽培。稳定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广大群众建设草场的积极性。全省建设优质高产牧草种子扩繁场6万亩,关中、渭北建设优质饲料玉米带200万亩,关中建设苜蓿等优良牧草原种场500亩。秦巴山区要加快草地改良步伐,基本实现草地优质化,积极开发饲草加工业,形成商品化的现代草产业。
  (五)加快发展饲料工业,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优化饲料企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努力实现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上效益。加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搞好质量监测和残留检测,确保饲料安全。力争“十五”末,全省饲料工业总产量翻一番,达到300万吨。
  (六)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围绕奶畜、肉牛、肉羊、羊绒等产品,培育、扶持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化市场开拓能力;提高肉类、奶类及绒毛皮加工制品的比重,开发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名特优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带动整个畜牧业的发展。
  四、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宏观指导。
  调整畜牧业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改革的精神、求实的态度,积极带领广大群众进行科学调整。各级农牧部门要把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件大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一是搞好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立足当地资源,突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搞好产业布局,提高科学性、操作性。二是强化信息服务。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场,搞好市场预测和信息发布,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避免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三是抓好典型示范。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明确、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县区、乡镇作为示范样板,重点扶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四是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政府要在良种繁育、规模饲养、龙头企业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