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农业税及附加征收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2002年6月5日)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财税[2000]43号)和《
贵州省2002年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的规定,现对调整农业税及附加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一、合理确定农业税计税耕地面积
(一)农业税计税耕地面积的确定,按《关于农业税计税耕地面积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计税耕地面积确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基层农业税收征收管理机构对计税耕地的变化情况要及时掌握,并认真核实,做到以纳税户为单位对计税耕地实行动态管理,对新增的计税耕地和国家建设征用的以及因自然灾害毁损而不能复耕的计税耕地要及时予以调整,防止出现新的有地无税、有税无地的现象。
二、合理划分农业税的征税范围
按照“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不重复交叉征收”的原则,以及对同一纳税人“在非农业税计税土地上从事应税农业特产品生产的,征收特产税;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种植农业特产品的,只征收农业税”的规定,确定在农业税计税耕地上征收农业税的范围为:粮食作物和薯类作物收入;经济作物、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收入;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或者批准征收农业税的其他农作物收入。
三、合理确定常年产量
县确定各乡(镇)农业税计税常年产量,要按照农村税费改革要求调查的农业产量情况,结合统计资料和有关部门的数据,将各种应税农作物1994—1998年五年的产量汇总,分别计算其平均产量,按各品种与当年中等籼稻之间的价格比率,折算成稻谷产量,并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负担能力、毗邻地区的负担平衡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之后,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确定。原则上一个村民组内的亩均常年产量应实行统一标准。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农业税计税产量,以当年各农作物实际产量折算为稻谷确定。计税常年总产量要随计税耕地的增减变化作相应调整。
四、农业全省农业税税率,定产计征部分统一为7%,农业税附加比例为20%,即负担水平为84%;国有和集体农场以及有农业收入的机关、部队、企业、学校、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税正税税率为4%,无附加比例;其他有农业收入的单位、个人,农业税正税税率为7%,无附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