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的努力,到“十五”期末,建成城市信息化所需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基于这些基础设施上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初步构成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开放的、共享的、效益显著的城市信息系统。既满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办公和行使行政职能、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的需求,又能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需求。使无锡市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大大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是: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市基础通信管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优化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大力推进通信、电视、数据网的高速发展,实现各大骨干网的互联互通;普及发展社区宽带接入网。
2.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开发为基础和重点,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各种市场信息资源开发较为充分,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形成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1∶500比例尺的GIS数据库,市区(包括锡山、惠山区)范围内1∶2000比例尺的GIS数据库,在全市范围内1∶10000比例尺的GIS数据库。
3.实现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电子化。建成政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专业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府平台和网络管理中心,实现政务资源、城市管理、社会发展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政府主要业务上网办理,实现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的电子化、数字化。
4.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国民经济领域的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开展电子商务的政策和业务环境。本着联合共建的原则,联合、汇聚、整合金融机构、管理部门、相关产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金融CA认证中心并改进、增加各种支付手段。
5.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科技、教育、公交、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实现信息化。
6.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传统企业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改造的投入力度,促进企业管理、营销、技术、产品和效益的全面创新;与此同时,继续推动企业上网,到2005年大中型企业上网率达到100%,中小型企业上网率达到80%。
7.建立良好的信息化发展软环境。初步建立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规体系、标准化体系、安全体系、人才体系和宣传体系。
到2010年,基本建成“数字无锡”,城市将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高速、宽带、交互、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遍布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信息高速公路将通向所有工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文教事业部门和城镇居民家庭,全社会可享受“数字无锡”便捷、广泛的信息服务,使无锡成为钟灵毓秀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电子信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都市。
(三)建设原则。
“数字无锡”建设要突出系统建设的要求,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注重实效。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的关系、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信息共享和系统安全的关系、技术先进性和技术成熟性的关系,具体实施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在建立“数字无锡”时,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