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为配合国家推行的"政府上网"工程,全市现已有340余家(含乡镇级)政府部门上网。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全市上网企业达20000多家,上网率居全省首位,上网的大中型企业占全市大中型企业总数的83%,MIS(信息管理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MRP(制造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在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各类专业网发展迅速,其中,轻大科学园的生物发酵工程产品及功能食品专业网、商业大厦的东方百业网已成为江苏省专业网站建设示范工程,从而为政府决策、科学技术、商贸经济和工商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信息消费能力持续增强。无锡市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已突破20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120万户,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达30号线?百人,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用户已超出40万户,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近30台,位于全国中心城市前列。有线电视用户85万户,广播电视网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
“数字无锡”建设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数字无锡”建设所应用的网络技术、3S技术、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元数据技术、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有些部门已在利用这些技术建设专业信息系统,并初获成功,从而为“数字无锡”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认真分析全市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已建或在建的专业信息系统,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信息化建设力量比较分散,组织管理和协调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但我们在传统的体制下,始终各自为政,缺乏一定的统筹和协调。为此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提高信息化工作的集成度。
二是信息化建设支撑体系不健全,信息化的法规建设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略显落后。信息化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必要的规范和标准。我市信息化法规和标准建设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加强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是数据资源较为分散,信息集成共享度不高。目前,我市信息资源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开发滞后,社会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不足;另一方面,现有信息网络和应用网络之间缺乏互联,造成了大量有价值信息闲置。
四是信息化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投资方式多元化也是“数字无锡”建设中急需要注意的问题。信息化的确能带来高增值、高效益,但这也意味着需要较高的投入。毫无疑问,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二、建设“数字无锡”的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无锡市“十五”发展计划和无锡市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指导下科学制定“数字无锡”建设规划,围绕城市化发展战略,将“数字无锡”与特大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系统开发和现有资源的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抓紧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实现网络设施的宽带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改造传统企业,实现工业发展的信息化;加快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高起点,有重点,有步骤,全面推进“数字无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