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关于2002年果业工作意见的通知

  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
  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只有在最佳适宜区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理想效益。要进一步加大果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生产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构建起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在渭北黄土高原建设苹果、梨产业带,在渭河两岸建设苹果加工果产业带,在秦岭北麓、汉江流域建设猕猴桃产业带,在黄河、洛河、渭河沿岸建设红枣产业带,在汉中盆地和安康川道丘陵区建设柑橘产业带,在城市周围建立名优特色水果产业带。借鉴山东经验,在产业带内逐步形成一批果品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县,带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通过几年努力,在优势产业带内,打造出优势产品,形成有一定竞争力的陕西水果产业新格局。
  三、加快苗木繁育体系建设,优化品种结构
  加快我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建设步伐,按照边建设、边生产的原则,尽快出产品。2002年要确保生产良种苗木100万株,接穗200万根,为全省果树品种更新换代提供良种。要以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为基地源头,加快建设西安、延安、渭南、咸阳、宝鸡、汉中六个无毒苗木扩繁分中心,今年力争投入使用,出苗应市。通过几年的努力,积极向果树良种苗木繁育集团发展,把我省建成服务陕西、辐射西北的国家级的优良果树苗木繁育基地。认真宣传贯彻《陕西省果树种子苗木管理办法》,依法加强果树种子苗木管理,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禁止苗木滥繁乱育,乱调乱运,净化市场,为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优良、纯正苗木。近期调整优化品种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前需求,着眼长远发展,新上果园重点发展早中熟品种,以嘎拉优系、美国8号、华冠、干秋为主,引进开发名优新品种和加工品种,采用高接换种等有效技术措施,加快更新改造秦冠、红星等老劣品种,逐步把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调整到10∶20∶70,满足果品周年供应的需要。
  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进果业产业化进程
  龙头企业是带动果农进入市场,推进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深刻理解江总书记关于“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定》和中央八部委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果业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根据有所侧重、扶优扶强的思路,切实做好龙头企业的认定和培育工作。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开拓市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提高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以生产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市场导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相互依托,真正解决好农户小生产与国际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实现农户与龙头企业“双赢”。同时,各级政府和果业部门要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果业协会的发展,为果农和企业提供及时广泛的社会服务,推进果业产业化经营。
  五、建立标准化质量体系,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