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到201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省总人数的40%左右,国民体质普遍增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显著提高,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阵地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普遍建立体育指导站(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2.5万人以上。
(三)群众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国家与社会、个人共同兴办,充满生机活力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
三、实施重点
(一)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各类学校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全省中学进一步开展“晨光”体育活动。认真抓好青少年学生校外体育组织建设和活动的组织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兴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二)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城市社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作用,提高社区体育的社会化、普及化程度。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体育锻练场所,通过社区体育组织,开展科学的、大众的、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
(三)加强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工作。我省农村人口众多,县以下农村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难点。要建立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的组织网络,利用农闲时间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四)关注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关心老年人和残疾人是全社会的责任。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各类体育组织要对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各类体育场馆要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给予优先安排、优惠接待、优质服务。
(五)鼓励、支持妇女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
四、对策与措施
(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地方全民健身事业,进一步强化各有关部门共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职责。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
(二)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作为工作重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群众体育工作,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三)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工作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注重宣传效果,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使全民健身计划更加深入人心。